功夫茶
(l)烹制功夫茶的茶具
煎品功夫茶時(shí),大茶盤上置茶壺一把,多為宜興紫砂陶壺,“圓體扁腹、努嘴曲柄”,壺小如拳。茶杯一套,杯小口圓,多為青白瓷,形小如核桃。茶爐用細(xì)白泥制成,形似直筒,高可一尺二寸。另外,還有煎水用的壺、盛湯用的茶盅(茶海)、飲茶的壺盞及放壺盞的棕墊、扇火的紙扇、夾炭用的竹夾等,皆玲瓏雅致。而所用茶葉則務(wù)必是武夷烏龍茶。
。2)功夫茶的沏泡品飲
沏功夫茶時(shí),水沸后要講究沖茶技巧,掌握“高沖”、“低灑”、“括沫”、“淋蓋”及“燒杯熱罐、澄清濾夕”等傳統(tǒng)沏茶要領(lǐng)。
當(dāng)水煎到第一沸時(shí),即可沖入已放入茶葉的壺中,茶葉約為整個(gè)壺容量的十分之六七。水沖入壺后,將壺蓋蓋好,再取煎好的水,從壺蓋到壺身四周淋燒一遍后,即可斟人壺中先聞香,后品飲。
以功夫茶待客時(shí),一般要先用沸水沖入壺中,使其預(yù)熱后,將壺中開水倒入茶海,再將茶海中的熱水倒入茶盞,以使茶海、茶盞注入茶湯后,更能洋溢出茶香。再取茶葉投壺中,注入沸水使其泡沫溢出,蓋蓋并稍搖晃后倒入茶海棄之,目的在于除去茶葉中的雜質(zhì)和灰塵等物。然后再次沖入沸水后蓋蓋。這時(shí)須取煎好的水慢慢淋澆壺身,水量以將滿茶盤為止。稍頃,將茶湯先倒入茶海,以使茶湯的濃淡均勻,同時(shí)也可將茶渣留置在茶海內(nèi),斟茶時(shí)也更加方便。最后將茶斟入“聞香杯’沖,先聞香,后品啜。
用茶湯敬客時(shí),需先敬賓客、尊長(zhǎng)。一般每壺沖三杯,如在座人數(shù)眾多,則待下一輪沏泡。如法沏泡三四次后,或再加入茶葉,或倒掉重沏,循環(huán)往復(fù),至盡興方休。
賓客品飲功夫茶時(shí),不能一飲而盡,而“必銜杯而玩味”。將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盞中,即用左手拿起聞香杯,由遠(yuǎn)而近、由近再遠(yuǎn),先聞其香,再用右手端起茶杯,淺啜一口,含在口中,以品嘗茶味。
沏功夫茶煎水時(shí),過生則嫩,過熟則老,宜煎至水“三沸”時(shí),恰到好處。
我國(guó)潮汕等地歷來以功夫茶為人際交往的禮儀之一,風(fēng)行城鄉(xiāng),世代相傳。